2)第四十四章 对比_生于1984:绿帽辉并不知道第二部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黑人哥们,后者很开心:“真的?哥们,你实在太厉害了,我跟小亘同居半年了,每次让他陪我看电影,他都推三阻四…”

  “是吗?半年了?”

  石头看了看面前的黑人。

  他很强壮,浑身都是肌肉!

  “皮特?”

  “嗯?”

  “你是哪国人?”

  “我?肯尼亚的!”

  肯尼亚,那就是穷逼喽,竞争力为零!

  “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

  “行了,行了,我知道你是我们友好的邦国…”

  黑人哥们居然唱了起来,那破锣嗓子就不说了,关键中文发音实在让人别扭…

  “这怎么这么多人排队?我们还能买到票吗?”

  又过了十分钟,石头看了看前方的队列,至少还有一百多人,不禁有点急了。

  “没事,这么多人排队,到时候肯定会加映!”

  黑人哥们很笃定的点了点头,然后看向右侧的售票窗口,问道:“那边好像也是你们中国导演的一部暗影,叫…”

  “…日照重庆!”

  “对,是叫这个名字,为什么那边没有人排队呢?”

  “…”

  尼玛,这个问题问的真好,我竟无言以对!

  ……

  《黄飞鸿》放映的同一时间。

  电影宫左侧的中型放映厅,《日照重庆》即将放映。

  王晓帅感到一种莫大的屈辱。

  凭什么,凭什么许辉的电影可以在卢米埃尔2000人大厅放映,而他的电影只能德彪西大厅放映?

  这是对他王晓帅的侮辱!

  这是对《日照重庆》的侮辱!

  他许辉何德何能?

  之前参加过戛纳电影节吗?

  我,王晓帅,打钱…呸!

  我,王晓帅,99就凭着《扁担姑娘》入选戛纳电影节一种注目栏目,我是戛纳的嫡系了。

  居然这么对我!

  “别生气了,看电影吧!”

  贾章柯一直坐在王晓帅旁边,他当然知道老伙计的想法。

  他也有点搞不懂,按说戛纳不应该这么对待他们这帮中国导演。

  我们冒着被国人误解,被电影局禁拍的风险为你们这些欧洲人带来了你们喜欢的电影,为什么不尊重我们?

  电影放映,电影结束…

  好吧,还是说两句吧。

  《日照重庆》这部电影,半典型的王晓帅,之所以说是半典型,因为他的主题是父子。

  王晓帅很少拍这种题材的电影。

  说的是一段失败婚姻,牵扯出一段讲述中的青春。

  借助于两代人和两座城市,完成一种所谓的寻找与回归。

  主人公弥补缺憾,在闭合处重回另一种圆满,心愿已满、疙瘩消除——一个常见的艺术片主题。

  一部好的艺术片并不意味着卖钱,但一部不好的艺术片肯定是卖不了钱。

  王晓帅可能忽略了一个情况,艺术片不是靠文艺腔堆积打造的,文绉绉的冗长对白也解决不了问题。

  对比一下其他少年杀人事件题材的影片里,大师级别的导演一般会选择上升到一个高度,进入一个大的环境,由家庭、学校到社会,由内部到外部,一起并进,最后爆发。

  可王晓帅的《日照重庆》选择打散了一切,玩起了拖沓的倒带插叙,想个人化但不见个人的影子,当真是打肿脸来充胖子。

  不痛不痒,不上不下,视角尚佳,节奏乏力。

  王晓帅自己说过‘金基德也没市场,北野武也没市场,黑泽明也没市场!’

  呵呵,你瞎啊!人拍的电影跟你一个档次么?人家是大师,你是啥?

  一会说拿奖比拿千万票房难来标榜自己,一会又说没票房是自己超前,一会又说自己从未放弃过市场…

  哎,什么都想要,结果就什么都拿不到!

  范兵兵坐在第一排剧组所在的位置,电影结束,她扭头看了看身后,观众们的表情很沉默。

  仅仅只有零星几个讨论声,还在说着跟电影无关的事情…

  走出放映厅,她看到国内里的媒体似乎在讨论什么,于是她走了过去,笑着问道:“你们觉得这电影怎么样?”

  “呃,比想象中好一点吧…”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