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54章 分田分地扎根 上_抢救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00万亩......这还是张居正当政时候清查出来的数目!”

  南直隶相当于后世的江苏、安徽和上海市。虽然此时的江苏省没有后世那么大——苏北有部分土地还沉在海里,没有淤积出来。但是随便怎么算,江苏的耕地肯定比浙江要多!

  至于安徽省,那可是沃野千里的粮食大省,后世安徽省的耕地面积比浙江省多了一倍半都不止。现在由安徽、浙江、上海两省一市土地的南直隶的耕地,居然只比浙江省多了七八成,这隐田和在册田土之比,恐怕一比一都有了!

  “千岁爷,能得到3000余万亩土地就已经很好了!”吴襄笑得都合不拢嘴了,“便是有十万克难新军,有1000万亩就足够了......跟随千岁爷的功臣再赏500万亩也够了。还1500万亩可以归入军屯,一亩收个七斗租子,也能有1000余万石收入啊!”

  好个屁!朱慈烺心里面冷笑:明明有一亿五千万亩土地,账面上就记七千多万,其中还有至少一千几百万亩是不纳税的军屯。余下的六千万亩之中,又有七八成是各种绅田,一样不需要纳税......

  ......

  江水滔滔,东流缓缓。也许是苦命的崇祯皇帝不掌权了,今年江南的气候也比往年湿润了一些,横贯在华夏大地腰部的那条黄金水道长江的水流也显得非常充沛,卷动着翻腾着一直朝海流去。

  在南京应天府境内,长江的南岸,一个穿着红色的箭衣的少年,正带着一大群同样身穿箭衣的壮年在江边策马而行。后面更是簇拥着大队的侍卫。长江南岸都是葱绿的稻田,不少带着斗笠的江南农夫正在田中忙碌,或是锄草,或是施肥,精心伺候着水田中的晚稻。

  江南的水稻大多种两季,分为早稻和晚稻,上等的水田一年出米可达三石之多!明朝的一旦大约相当于后世的一百八九十斤,三石就是五百几十斤。而且是米,不是带壳的稻子。

  对于没有化肥,没有农药的时代,这种产量实在不算低了。

  而明朝在江南的“重税”,以税赋最重的苏州府为例,在税收工作执行的最有力的洪武年间,年入税粮在270万石——280万石,约占全国总数的一成不到。而平均的亩税不到三斗,大约是二斗八升。产米三石,纳粮不到三斗,税率不到一成,能算“重税”吗?

  到了万历年间,虽然经过张居正的一再整顿,苏州的田赋比之洪武年间还是降低了不少,也就在200万石出头。亩税当在二斗上下。产米三石,纳粮二斗,这税算得上重吗?

  当然了,苏州税,江南的税,比起全国其他地方来说,还是非常重的。按照亩税而论,苏州的田税大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七到八倍!

  从这一点来说,的确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