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38章 清修篱笆明屯田_抢救大明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带的山区比较多见,推广起来也需要时间,而且也不是朱慈烺下几道圣旨,农民就哭着喊着去种蕃薯了......历史上直到1957年,蕃薯加玉米的种植面积,占全国粮食种植总面积的比例也不到两成。

  而且清朝的乾隆嘉庆年间,这两种作物的产量仅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几个百分点而已......

  “陈先生的意思是要对安南用兵?”朱慈烺也不知怎么,听了陈锐的话就想到发动侵略战争了!

  “安南?”陈锐一愣,“皇上......咱们就算在安南得到1000万石,也没那么多船可以运啊!”

  其实安南米、暹罗米、占城米甚至爪哇米已经开始运来上海了!

  因为海关粮税的征收,使得入口贸易的中外海商都会带上半船的米,积少成多,一年也能有二三百万石。

  但是再要大幅增加,譬如达到1000万石,那可不是目前的海运能力可以办到的。

  1000万石约等于60万吨,载重千吨的大帆船得600艘才能一次运完!

  朱慈烺看着陈锐:“那陈先生的意思是......”

  “当然是经营山东了!”陈锐道,“万历年间山东有田约6175万亩,正常的年景,怎么都能收上了6000万石麦子。这些年虽然天气干旱,但是高抚台引入的蕃薯非常耐旱,在山东种植后产量不低,即便在坡地上,亩产也能达到数石之多!”

  后世红薯的产量动辄好几吨,的确吸引眼球。但是在明朝很难达到这样的产量,一来是蕃薯的品种还没有经过改良;二来是气温太冷。

  蕃薯是喜温,怕冷,不耐寒的作物,最适宜生长温度为22-30℃。这个温度在后世没什么,但是搁在小冰河期的中国北方,一年当中能有几天?

  所以山东的蕃薯产量,也就是五到七石,而且一年只能种一季,不过也相当可观了。

  如果在江南种植,倒是可以达到十石以上......但是江南的水稻亩产随随便便也有三四石,稻米的价格又比蕃薯贵得多,农民当然不愿意改种了。

  陈锐接着又对朱慈烺道:“现在运河以东,泰沂山以西,大片土地抛荒,无人耕种。朝廷不妨用屯田之法,诸军募民,给予耕牛,专种蕃薯。如果能有300万亩种植蕃薯,亩产6石,一年就是1800万石蕃薯。朝廷一年收购到1000万石,应该没有什么困难!臣听说东南有些农人会少量种些蕃薯,然后窖藏起来,以备荒年。咱们也可以这样,在山东屯田种植蕃薯,然后加以窖藏,一年窖藏1000万石,数年就是数千万石,就足以应付大军北伐消耗了。万一东南粮荒,咱们也可以调用山东的蕃薯救急。”

  “好!”朱慈烺拍了拍巴掌,“陈先生的办法不错!回头和高宏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