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8、第四十八章_气运之子(快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随着左相灰溜溜的返回座位,佛宴中的“小插曲”也宣告落幕,重归正题。

  在孟晖的布道之后,便是诸位安国寺大师与孟晖的论禅了。

  普慧方丈等人原本一直沉浸在孟晖宣讲的佛法之中,凝神细思,后来却被殿内的喧闹声惊醒。在耐心等待皇帝处理孟晖的“家事”之时,五位大师已经憋了一肚子的问题,此时见论禅重新开始,立即迫不及待的抛了出来。

  当然,由于孟晖的先声夺人,他们早早将自己准备的佛学问题忘了个一干二净,满脑子都是孟晖方才的布道,而他们提出的问题,也自然在孟晖的掌控范围之内。

  面对众僧的问询,孟晖不疾不徐,侃侃而谈,而几位高僧或是似有所悟、或是眉头深锁。

  其实,哪怕众僧并不赞同自己的说法,孟晖心里也半点不虚,因为随着方才自己的“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自己已然立于不败之地。

  修.真.位.面的佛修布道,质量绝对上乘,毕竟这是他们所坚持的道,自然会努力修补瑕疵之处,使之圆满、通达。只要孟晖顺着这场布道的中心思想去阐述,便不会出现什么太大的疏漏差错,更何况,孟晖之前安排光球弄得那一出“功德金光”,也为他树立了一个触摸真知、天有所感的“权威”身份。

  权威这种东西,实在是一把利器,哪怕有不少人喜欢表现自我、反对权威,但在没有决定性依据的前提下,只有傻子才会贸贸然跳出来、在口头上挑战权威。

  更何况,像是佛、道之类唯心的理论,都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只要能够自圆其说,便没有真正的对错之分。哪怕是修.真.界参悟同一部经书入道的佛修,都会对于这本佛经有着不同的理解与坚持,无法互相说服,更何况是凡尘俗世中的僧人了。

  而一旦没有决定性的证据,那么权威在众人心目中烙下的痕迹,就很难被抹消。

  倘若孟晖并没有玩这一出天降功德,为自己树立得佛道感应、并给予馈赠的权威形象,一旦有不同的意见,站在他对立面的僧人十之八.九会为了坚持自己的理解便锲而不舍、不肯退让,与孟晖来一场针锋相对、思维发散、甚至有可能无法控制方向的争论。

  但现在,在孟晖已然成为一种权威之后,但凡是他所说的话,哪怕与自己的理念不合,众僧也会首先敛神自省、努力思考,试图理解孟晖为何会这样说,与自己的理解有何异同,哪一方才更有道理。

  争论,从来不是解决问题的途径,反而越是争论,人们越容易情绪亢奋、越容易固执己见。就连佛修们喜欢论禅,也并不是为了说服对方,而是为了在这种讨论中进一步圆满自己道、坚定自己的路。

  而与争论相反,自省与反思却更加容易让自己接受他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