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百零二章变化_工业之流光岁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把副油箱燃油量乘上才是比较合适。

  不算新的副油箱方案设计,设计团队便能够把以米格21为基础的改进型战斗机超七航程增加接近一倍,这绝对是惊人之举,怕是米格设计局亲自动手操刀都很难达到这高度。

  后期要是引入十号的副油箱设计方案,按照设计团队估计,超七转场航程绝对能够突破3000千米,从而成为大长腿。

  不过话又说回来,超七的设计能够做到如此亮眼,最大原因还是要归功于RB-199发动机,如果没有这款发动机,所谓超七改型完全是一句空话。

  有关航程这个数据,肯定不是现场通过肉眼就能看出来,之前航展资料虽然也有提到,但苏联飞行员还没有逆天到能把航展上的超七航程数据背下来的地步。

  他们只能通过肉眼看到超七的机翼挂点多了一对,还有机动襟翼引入,大致能猜到这款飞机的机动性肯定不俗,绝对是二代机当中顶级,甚至和早期三代机都能扳手腕。

  现场的毛子飞行员心里是肯定有数,在超七试飞员下来之后,双方礼节性握手,军方代表同意毛子飞行员进入座舱里面实地看看,体验超七现代化的玻璃化座舱。

  按照设计需要,超七保留部分常用的机械仪表:空速表、水平姿态仪、高度表、速度表、油表等八项常规飞行数据,由于这些需要保证飞行员能随时调用参看,因此以机械仪表形式保留安装。

  要保留部分机械仪表,这是很正常的需要,并且也不会占用太多地方,属于非常有性价比的设计方案。

  除了少部分仪表之外,真正亮眼部分当属超七所采用一平两下设计,完全达到八十年代主流水平,并且所有航电设备全部实现国产,显示器肯定不用说,这个没有任何难度,平显是歼七M项目所引进,最核心的机载计算机、数据总线则由607所提供。

  飞机刚落地,机载计算机还未关闭,试飞员直接在座舱外面伸手指导毛子进行操作,通过机载计算机命令调用,演示一平两下座舱操作流程。

  已经初步成型的火控系统被调用出来,简单介绍导弹发射程序。

  采用高度自动化的机载计算机,导弹发射过程可以更加简单,仅仅按下几个按键之后,发射程序就设置完毕,按下操作杆发射按钮,一切都是那么简单。

  由于试飞机没有挂载武器,因此显示屏提示导弹发射架为空,红色的“警报”二字不断闪烁。

  毛子飞行员没人说话,因为他们感受到了差距,在航工业电子化方面,苏联已经完全落后于时代,甚至落后于当年的学生。

  “非常漂亮,像工艺品似的,相信它是一款非常容易操作的战机,所以我承认,你们在某些方面确实通过和北约国家合作学到了好东西。”

  和飞行员注重飞机设计不同,随行苏27地勤工程师关心的地方更实际。

  “设计很优秀,但你们能够完全掌握这些设备的研制与生产吗,其中的核心设计,应该是北约国家秘不外传的技术。”

  居然怀疑这套设备国产化程度,这怎么能行,基金会投入巨资打造完整的电子工业体系,绝对经得起任何质疑,超七电子设备全部自主生产,这一点无可置疑,屠总师语气中带着自豪道。

  “我们有完整的半导体集尘电路设计生产能力,并且达到世界顶级水平,实际超七是因为成本控制原因,并不能运用我们最好的技术,这是一款定位给不发达国家使用的中低档战斗机。”

  :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