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九十九章 走阴_敲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惜汉生只是知道桥上的是“阴虚文”,却不认识那些古老的文字,这就给我们带来了另一个问题,为什么阴虚宗的东西会出现在这?

  我一拍脑袋,难不成是我们想错了,这个活跃在交趾的神秘宗派,他们的源头就是西王母族的后裔?

  我们继续向前走,按照多杰的故事,前面会有一片洞宇,那里是一处唐朝时候的古战场。

  果然下了桥没走多久,前面出现开始陆陆续续出现成片的洞宇,大部分都在峭壁上,算不上密密麻麻,却也数量不少,大的能驶进一辆牛车,小的估计大头都爬不进去。

  我歪头一下头,纳闷的“嘶”了一声,看见这些洞,我有些回过味来,在这里与官兵发生战斗的古人,应该就是很久以前发现这棵妖树先民的后人,他们始终生活在大山深处。

  那么由此看来画师一脉选择这里作为“青山”多半也不是偶然,汉生说那座桥不是给活人走的,恐怕实乃一座“聚阴”之类的大醮,可以引导“亡魂”通过古桥去向妖树,妖树如同永不轮回的地狱,将所有的魂魄吞纳,禁锢在树上,作为某种养料,那么“结果”就是……

  我们在这边再回头望去,已经看不到妖树,只有一片化不开粘稠的浓雾,如同永远跨不过的苦海。

  回过神来,发现大家都踌躇在洞前,我们只知道当时曹家队伍深入其中,但却并不知道从哪个口子进入的,如多杰描述,这里洞宇层叠,里里外外有四层,深处的坑道蜿蜒交替,还有很多废弃的机关,如果不慎深入其中,别说找路,可能想返回都难。

  几个人放下包,分头去找线索,半支烟的功夫,还真让领带发现了一处特别的地方。

  我们靠过去,发现是一块半嵌在岩壁上的突石,石面有一掌宽被凿空了,里面摆放着一个十几公分高的小木人。

  石人身前有三撮灰,一根红线从一头埋在香前的地上,另一头缠绕在木人上,旁边还有两块烧干的蜡头,俨然就是一个临时的壁龛供像。

  我们几个面面相觑,都觉得奇怪,谁会在这摆供像,咋个意思嘛。

  小何蹲下来用手捻了一坨灰,他皱眉道:“是牛毛灰。”

  我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头,好奇的在本子上写到:烧的牛毛?

  他摇摇头,神色谨慎,有些犹豫道:“牛毛灰是一种香灰,用牛毛和犀牛角磨成粉制成的香,这玩意很少见,而且……从这个形式上看,有点像走阴。”

  走阴这种事情,我也只是听过,所谓走阴就是生者下地府去一趟再上来,说是有一些道行精深的民间大仙儿,甚至能把亡者的魂儿暂时提到阳间,附身到人身上进行交流。

  不同地方说法不同,南方叫走阴的多,北方爱叫牵下路。

  大头应该也听过,拿过笔,写到:确定?

  小何点点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