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二十四章 百官逼宫,欲废新政?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群臣静坐逼宫,这在大明朝是头一回。

  搁在朱元璋时期,这些人的脑袋都可以挂在城门口风干了,还敢静坐抗议?

  欺软怕硬,并不是混混的专利,官员也擅长。

  朱允炆再发怒的时候,也没砍过谁的脑袋,最严重的情况,不过是从南京,位移到边疆,放个马,挖个坑什么的,死不了。

  风险小,所图利大,兼有“异灾”天象相助,朱允炆能说什么?

  景清、侯泰等人很自信,这一次,必然可以迫使皇上后退,废除所谓新政,还大明于太祖之制。

  有脚步声。

  景清连忙侧头看去,原本期待的目光,顿时失落。

  钦天监的人来这里做什么?

  景清等人也不便发问,钦天监的监正杨峥、监副马哈麻也不知道什么情况,自己勤勤恳恳干活,没参与静坐,咋也被点名了?

  难道说,皇上想要询问地震之事?

  这事和我们钦天监可没关系,坚决不参与。

  朱允炆终究还是来到了奉天殿外,这是景清、侯泰等人的胜利,只可惜,这种胜利,来得太过短暂。

  “马哈麻!”

  朱允炆喊过,总感觉不对味,若是在后世,对着某个人重复“马哈麻”,估计会引起斗殴之类的肢体运动。

  可马哈麻不是一般人,他是回回人,是钦天监里十分重要的人物。

  回回人,实际上是回族的先祖。

  回族的族源,可追溯至唐代,如安西一代的“回纥”、“回鹘”人。

  “回回”一词,第一次出现是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

  南宋时期的“回回”,不仅包含了“回纥”、“回鹘”,还包含了葱岭以西的一些民族。

  这与后世的回回民族是存在一定差异的。

  元朝时期,蒙古西征,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中亚各族人以及波斯人、阿拉伯人主动或被动地进入中国,并以工匠、商人、学者、官吏、掌教等身份,分散在各地,这些人,也被称之为“回回人”。

  元代设回回司天监,札马鲁丁等回回人,为中国天文学贡献不菲。

  到了洪武元年,朱元璋设置了钦天监与回回司天监,仿照元朝制度,召入原上都回回司天监之人,如黑的儿、郑阿里、马德鲁丁等。

  在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撤销了回回司天监,设回回历科,归属钦天监。

  马哈麻是马德鲁丁的次子。

  马德鲁丁因其测天之学而被称为大测先生,留下了“大测堂马”的誉称。他曾以其学推测天象,预报结果优于《大统历》,因而备受尊崇。

  此外,马德鲁丁还是一个优秀的翻译,将阿拉伯天文书翻译至中国。

  但马德鲁丁死的早,洪武七年便去世了,接替他的,便是其长子马沙亦黑,次子马哈麻。

  马沙亦黑编译的《回回历法》,马哈麻译出的《明译天文书》,是明代天文学的重大事件,对于当时、后世天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