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百零九章 心肺复苏救人(一更)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东水关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三国孙权时期,是古秦淮河流的枢纽。

  十里秦淮的“龙头”,便是东水关。

  朱元璋时期,为了控制秦淮河水位,将东水关作了改进。整个东水关为砖石结构,设置有上、中、下三层,每一层均有十一个“券”。

  这里的“券”,并不是买东西的优惠券,而是大家经常看到的“偃月洞”,类似于桥洞。

  最下面一层“偃月洞”设置有水闸,可通过水闸大小来调节秦淮河水位,上面两层,则是藏兵洞,外面设置有铁栅栏,以加强防御。

  东水关是进出京师的水道要地,繁华已久,无数船只停留此处,鳞次栉比,铺满河面。

  渡口处。

  一艘中型河船靠岸,两位年过四十,背着木匣的中年人下船上岸。

  左侧之人身材中等,略有些发福,面目和蔼,短小胡子,嘴角右侧长着一颗黑痣。右侧之人身材修长,偏瘦,每说几句话,总习惯性地捋下长胡子。

  “郁兄,这便是京师金陵了啊。”

  匡愚捋着长胡须,眼神中带着几分期许。

  郁震抬手拍了拍并不明显的肚腩,看着雄伟、繁华的东水关,赞道:“看来破败已成过去,如今这世道,日益昌盛,此乃国之大幸。”

  “哈哈,是极。不过灾民在何处,为何我没有看到?”

  匡愚张望着,眼前似乎只有商贾、士民,并未见有破落之人。

  “那里是商贾要地,也是官府码头,你看那里如何能有收获,匡兄,前面看不到的时候,就该回头了。”

  郁震颇有深意地说着,然后转过身去。

  匡愚也转身看去,只见河流对岸不远,是密密麻麻的单薄屋舍,数十缕炊烟袅袅而动,无数百姓正在官吏的引导之下,安置到屋舍之中。

  “看如此多房舍,少说也有上万人吧。”

  匡愚眉头浮出忧虑。

  郁震微微点头,道:“匡兄,此时还想直接去国子监报备?”

  匡愚摇了摇头,看向不远处的通济桥,道:“虽然我等受杨祭酒邀请,至国子监授课业医术,然灾民在前,我等若是不为,岂不是连医者仁心都失了?如此的话,有负医者之名,走,我们去看看。”

  郁震欣然答应。

  通过通济桥,便至了对岸。

  这里名为扇骨台,看似很好听的名字,实则算是困顿之地,这里的百姓以制作扇子为生,平日里生活算不得好。

  加之这里不挨着城,周围缺乏遮蔽树木,夏日暴晒炎热,冬日大风凛冽。

  若不是灾民入京师,扇骨台也只是荒凉之地,隔着对岸的繁华,隐藏在黑暗之中。

  可随着无数灾民进驻,扇骨台的烟火气逐渐升腾,一些小商小贩也瞄准机会,将铺子开在了周围,不过多以餐点、布匹为主。

  郁震、匡愚走入一个屋舍之中,打量了下房间,虽是简陋,好在有个床榻,风雨吹不进来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