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二十六章 打井人家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相对于五十万移民,八百户四千余人显得微不足道,以至于许多文书中并没有提到怀远移民,就连宋正臣那样的人物,也只是辗转于山东、河南、北直隶,没有去怀远一趟。

  其他人不去,朱允炆去。

  洪灾已过去三年,原野上依旧可以看到被冲毁的残败房屋,老旧无人拜访,野草丛生的破庙,令人安慰的是,田间晚稻长势喜人,虽还没到黄熟期,却也可见稻穗饱满。

  享受稻田吹来的清风,朱允炆连日来压抑的心情终于缓解,只要有粮食,百姓能吃得上饭,这国家就乱不了,至于贪官污吏,想办法收拾他们就是。

  “看今年年景,怀远多半是丰收年。”

  夏元吉拨弄着稻穗,笑呵呵地说。

  朱允炆看着漫漫稻田,很是满意,感叹:“百姓丰收,朝廷才能安稳啊。”

  马恩慧弯腰看着稻穗,欢喜之余不忘规劝本分:“愿皇上秉持初心,珍惜民力,始终以万民苍生,江山社稷为重,用刑以轻,宽仁以治。”

  朱允炆瞥了一眼马恩慧,抬头看向远处的怀远城:“朕自是爱护百姓,只不过官吏未必如此。贪腐顽疾,不用重刑,难啊。”

  贪腐问题,万年也难破。

  都说无欲则刚,可作为人,谁没有欲?

  又说存天理、灭人欲,一个个张嘴闭嘴程朱理学,可天理存了,欲望谁灭了?

  知县巴结知府,知府贿赂布政使,布政使做样子给朝廷看。一些六、七品官,也开始享受豪宅、极品茶,明里暗里的经商赚外快,还不忘借朝廷的身份搞下垄断或半垄断,欺压或碾压。

  在朱允炆看来,吏治腐败是毁灭大明的一大原因,明初虽然干掉了许多人,但贪官这东西比野草还厉害,不需要春风吹,西北风吹,也照样长出来。

  建文朝的政治算是清朗的,经过四年整饬,并没有太大的贪官,可贪腐之路何止千万条,一条鞭法刚执行没多久,人家就研究出火耗,不能乱增加税种,搜刮百姓,人家就开始钻其他的空子,比如控制矿产,操纵盐价,暗中经商,利益交换……

  这些事证明了一个道理,站得高看得远,但看不到山脚下的百态,想要了解大明的真相,还得从九五至尊的高山上走下来看看。

  怀远城谈不上繁华,远不如扬州、淮安,好在城内祥和,烟火气让人得到抚慰,一座平静的小城,慢慢的,挺好。

  朱允炆坐在茶楼里,看着时不时过来喝完茶水的百姓,也没见到几个愁眉苦脸,苦大仇深的,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老汉在那里垂头丧气,满脸悲催,上前一问,原来是这家伙又添了一个孙女。

  两个穿着皂服的衙役到了茶楼,周围的百姓不仅没有鄙视或躲避,还有几个上前打招呼的,茶楼的掌柜更表示要免了他们的茶水钱。

  “这里挺好。”

  马恩慧很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