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百八十九章 太小的嘉峪关(三更补)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蔡熊英翻身下马,一脸威严地拦住了车队,身后是刀已出鞘的骑兵。

  徐膺绪下了战马,皱着眉头,冲着蔡熊英喊道:“我们又不是不认识,至于拿出对敌的姿态吗?”

  蔡熊英嘿嘿一笑,上前接住徐膺绪的腰牌,勘验过后,伸手就抓住徐膺绪的脸,在徐膺绪愤怒的目光中扯了扯,然后甩了甩手,说:“徐佥事莫要怪罪啊,这可是宋都司定下的规矩……”

  徐膺绪揉着腮帮子,喊道:“该死的蔡熊英,明明你就是公报私仇啊。”

  “私仇,啥私仇?”

  杨荣凑了过来,双腿有些外八字,动作颇是滑稽。

  徐膺绪瞪了一眼杨荣,让他别多管闲事。

  蔡熊英是武举人,在安南之战后留在京军,找到五军都督府的佥事徐膺绪走后门,徐膺绪没答应,之后朱允炆大笔一挥,不少武举人都去了大西北。

  “这位一定就是杨郎中吧。”

  蔡熊英不敢如对待徐膺绪一样粗鲁对待杨荣,徐膺绪说到底是武勋,粗人武夫,粗鲁是对他的友好,可对杨荣就不能来这一套了,这是文臣,不仅是詹事府的官员,还是兵部职方司郎中,年纪轻轻,就坐在如此重要位置上,谁也不好得罪。

  杨荣揉了揉大腿,道:“让蔡千户笑话了,骑马跑了八百里,结果就躺在马车里休养了,这不是,落后几日,都被徐佥事追上,正好一路赶来。”

  蔡熊英连忙摆手,看了看后面的马车,低声问了句:“那位也来了?”

  杨荣点了点头,示意蔡熊英继续检查。

  蔡熊英也没有推诿,军纪在身,容不得马虎,检查过后,确定没有问题后,才命人打开城关。

  杨荣、徐膺绪等人进入嘉峪关城,此时的嘉峪关尚没有后世雄伟壮观,建筑丰富,面积也不算大,城关周长二百二十丈(大致730米),高两丈,宽一丈。

  杨荣总算是明白宋晟为啥上书说嘉峪关城太小,想要扩建了,这城关确实不大,射个箭,想摆出个二百步的靶子都要去城外了……

  都说三里之城,七里之郭,可这嘉峪关城算啥,连三里之城的一半都不到。

  扩建,必须扩建啊。

  嘉峪关的重要性对于大明西北来说就是咽喉之地啊,是河西走廊上最西面的一处隘口(河西走廊继续向西延伸),甘肃西部已属于荒漠地区,河西走廊夹于巍峨的祁连山和北山(包括马鬃山、合黎山和龙首山)之间,东西长达两千里。

  而在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积平原上有一条古老的道路,就是丝绸之路,这一条道路本就是艰险,而抵达嘉峪山隘口处,狭谷穿山,危坡逼道,嘉峪关就盘踞在这里,如此小的地方,却干系着大明西北安危大局。

  绝不容有失,自然要扩建,哪怕日后取得整个西域,嘉峪关的重要性也不容否认。

  “宋都司呢?”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