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章 要搞百强县、十优州府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政府没钱,一个关键的原因便是过低的赋税。

  朱元璋出身农民,认为农税越低越好,所以采取了三十税一的政策。而这个标准的确定,让大明王朝的税赋收入,始终没有办法突破三千三百万石。

  更可悲的是,历史上的大明,洪武、建文、永乐三朝,可谓是朝廷“最富”的时候,越是往后,朝廷越穷。

  到了天启年,朝廷税赋已缩水至两千五百七十九万石。

  所以说,大明开局便是巅峰,其他时候都走下坡路了。

  说来也惭愧,大明皇上就没懂经济的,也不敢轻易改革税制。

  张居正够牛,通过一系列改革给大明了一线生机,可万历皇上不懂张居正,更不懂经济,在张居正死了之后,大明返照的那一缕光,便彻底湮灭。

  朱元璋将经济问题简单化了,也缺乏对社会关系与社会活动的研究。

  朱允炆不打算走朱元璋的老路,不仅将农业税从三十税一,提升至十五税一,而且还废除了职俸田、免税田,让大片的土地全部列为纳税对象。

  虽然将胥吏也列入朝廷俸禄之中,朝廷会支出庞大的费用,但相对于他们施加给百姓的重重伤害,相对于他们占据而不上税的土地而言,朝廷如此做,是绝对正确的,而且,是可行的。

  夏元吉汇报道:“皇上,若一条鞭法、遏兼并投献之法完全落实,今年税赋所得,至少为五千万石,极有可能达到六千万石。目前来看,只需要熬过半年,户部除各项开支外,存留依旧丰硕。”

  朱允炆微微点了点头,欣慰地说道:“这些俸禄待遇,朕看可以,但朕有个提议。”

  “还请皇上示下。”

  夏元吉肃然说道。

  朱允炆指了指新的俸禄制度文书,说道:“两京一十三省,州府三百余,县一千余,不若连同吏部,以税赋、人口、商业、土地、官声、治安、刑狱等为标,每两年考核州府县一次,选出百强县、十优州府。“

  “对于百强县、十优州府,所有官吏,两年内俸禄再提五成。两年之后,若依旧可列百强县、十优州府,则继续享有加俸之策,若跌出百强十府,则取消加俸。如何?”

  夏元吉惊讶地看着朱允炆,连忙道:“皇上此举,利国利民,当践行万年!”

  黄子澄哀叹一声,说道:“皇上治国有方,臣等不如啊。”

  以加俸作为激励举措,选出百强县、十优州府,不用说,各州府县必会关注民生,就连恶劣的胥吏,也会收敛起来,和和气气地对待老农。

  事关自己利益的事,谁不愿意去干?

  就算是有几个不老实的,也会被官僚集体所抛弃,总不能因为一个人,丢了县衙所有人的财路吧。

  黄子澄、夏元吉离开之后,内阁郁新、吏部尚书齐泰又被召入武英殿。

  朱允炆要求内阁、吏部整顿州府县,通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