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十八章 悲壮的军屯,无奈的朱允炆_大明:我重生成了朱允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新军之策落北平,是在冬季,冬季本就没什么农活,大家每天早起跑跑步,锻炼锻炼身体,没什么问题。

  可眼下已是开春,大家还惦记着自己手里的那几十亩地,总不能每天继续训练吧?

  朝廷有规定,每个卫所的军户要耕种一分地。

  那位说了,一分地而已,随便刨两下就拾掇好了,至于花多长时间,耽误训练?

  不好意思,明代军屯里的一分,一般是五十亩。

  每一位军士的一分地,按照规定,要收取十八石粮食,上交六石,剩余十二石自己吃。如果年景不好,欠收乃至绝收,那你也得赔纳足额,俗称倒贴。

  卫所制与军屯制,在明代初期,确实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到建文元年,有超过一百二十万的军队参与屯垦,增加了近九千万亩,每年屯粮达两千三百多万石,这也是明初农税过低,依旧能养活二三百万大军的关键。

  可卫所制与军屯制施行了二三十年,已经出现了很多问题。

  对于卫所制,徐辉祖指出四个问题:

  其一,军户逃跑的问题。

  这其实是有情可谅的,谁能保证年年丰收安泰?

  今年老天爷不下雨,都绝收了,你还让我们交粮食,怎么交?

  活不下去了,还不能逃走吗?

  其二,军官侵占问题。

  士绅都知道占农民的地能捞取好处,军官虽然是粗人,可也不傻,知道地多钱多的道理。

  士兵五十亩,好,你去八十里外戈壁滩上开五十亩去,这五十亩良田,是我的了。

  对了,收拾完戈壁滩的地之后,记得回来给我的庄稼浇水。

  军官发话,你总要服从吧。

  其三,藩王兼并。

  看一眼大明北部边疆,再看看分封的藩王,你会发现,凡是有藩王的地方,便少不了屯田。

  尤其是甘州、固原、宁夏、延绥、大同、宣府、蓟州、辽东等九边之地,即有屯田,又有大军,还受制于藩王。

  藩王的封地与屯田挨着,一不小心,多占了几百万亩,好像也是可以理解的。

  谁让地都挨着的,你们当兵的也是,为啥就不打好田垄呢。

  本王没看到,抱歉,实在是抱歉啊。

  其四,屯田土地差,收成无保障,极度影响训练。

  明代军屯并不抢夺民田,很多军屯的土地,要么是元朝被杀掉的地主、农民剩下的无主之地,要么就是自己开荒弄来的。

  肥沃的田亩自然是轮不到当兵的,对于绝对部分军士而言,其土地往往是沙碱瘩薄,不堪耕种,而且还分散,上午在西面除个草,下午还得去东面挖个沟,很难完成定额。

  加上朝廷答应的耕作工具,一开始还行,后面根本就没有。

  没错,朝廷是说了,要给军士配耕牛,可关键是,大明朝的耕牛本来就很少,哪里有大量的耕牛划拨给军屯。

  你运气好,十年前分了一头牛给你。现在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