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五五章 东北那些事 6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一五五章东北那些事(6)

  日本驻屯军在中国可谓历史悠久。一九〇一年九月七日,清政府被迫与诸列强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最屈辱的《辛丑条约》。列强通过该条约,日本政府不仅向清政府勒索四点五亿两白银,还附加了许多苛刻条件,其中一条就是外**队可以驻扎于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战略要地。一九一二年,日本将“清国驻屯军”改名为“中国驻屯军”;因该军驻扎华北,通常被人们称为“华北驻屯军”,因其司令部设于天津,又被称之为“天津驻屯军”。山县有朋退出政坛和军界已久,虽然对军方影响力很大,但是对日本在中国的驻军情况并不是十分了解,把驻旅顺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用于驻防南满铁路的护路军司令部,当成了日本驻中国驻屯军的司令部,所以电报就发到了旅顺而不是天津海光寺(日本驻屯军驻中国司令部所在地)。

  对于这种情况,日本军方陆军省的高层当然不好讲什么,稀里糊涂接到电报的旅顺南满铁路护路军司令部的军官就更加不能讲什么了。在日本军方,特别是陆军里面,山县有朋等于神一般的存在,被尊为“日本陆军之父”,当然不是下面那些小军官们可以非议的。何况现在的南满铁路护路军,名义上有一个司令部存在,但整个护路军的人数那是少的可怜,只有一千多人(前文对日本在南满铁路护路军的人数计算有误,根据当时的《辛丑条约》以及日本和俄国在东北的战争结束后和清政府的协议,日本在中国东北的驻军,只能在铁路线派驻少量的护路军,每百公里十五名士兵。按照这一要求计算,整个南满铁路一千公里不到,就算是一千公里,日本人也只能在整个南满铁路驻扎一千五百人的军队)。

  一千多人的南满铁路护路军,为了吓唬人,在旅顺设置了一个司令部,听起来好像很强大,其实根本就外强中干。现任护路军司令部司令官的山田友助大佐在接待东京的电报,看完以后苦笑一下只能去找铁道株式会社的总裁中村雄次郎,请他拿一个主意;中村雄次郎在担任这个株式会社总裁之前,可是先后担任过参谋本部海防局御用挂、东京诸官廨士官学术检查委员、陆军省炮兵事务课长、陆军省军务局军事课长、陆军士官学校校长、陆军次官兼军务局长、陆军省军务局长、制铁所长官、贵族院议员等职务。是能够和山县公爵搭上话的人,有他出面拿主意,山田友助大佐可以轻松不少。

  果然,这位前陆军中将在看了这份电报以后,也是感到有些莫名其妙,自己这个一千多人的护路军,平常的铁路维护和驻防就已经很捉襟见肘了,还有能力去做别的?想了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