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二七章 远征军战事 2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四二七章远征军战事{2}

  傍晚时分,远征军指挥部几位炮兵参谋,将自己估算的德国重炮的数据资料送到了张自忠等人面前。¥♀八¥♀八¥♀读¥♀书,.2≠◆看完这份报告,几位年轻将军脸色至于露出了一丝笑容。和德军第八集团军对阵了也不过四五天的时间,远征军就伤亡了八百余人;虽然德军第八集团军伤亡人数是这个数字的三倍以上,甚至四倍五倍,但仍然让他们关心不起来。德军重炮不解决,我们就无法守住圣康坦运河西岸{因为本人地理知识有限,前文将圣康坦运河误写为索姆河,在此更正,希望大家谅解}近岸的开阔地带;放弃河岸的话,等于给了德军舟桥部队假设浮桥机会,德军坦克部队就能够渡河作战,给我们造成压力。

  当然,远征军不是不可以放弃河岸地带,将部队撤出,顺便发动“五号计划”。只是目前发动该计划的时机还不是很成熟,德军在正面位置的兵力投入还略有不足;“五号计划”的预期是消灭德军至少一个军的兵力,如果只进来一个师,就有些亏本。另外,德军的重炮对远征军始终是一个威胁,能够提早解决当然最好。如果能够解决德军重炮,对德国人来说打击必然是巨大的;对面的指挥官会无动于衷?只要他动怒,就一定会提大兵而上,“五号计划”就可以顺利展开了。

  看完资料,正当几人准备商议如何动作时,有人来报:观察员乔治·沃尼斯特·莫理循到了,现在就在指挥部外面,等候命令进来。听到这个消息,张自忠几人惊讶之下不敢怠慢,连忙一起出门迎接。作为中国政府派驻欧洲的{军事}观察员,这位外国人的身份地位比起几人只高不低,迎接是必须的。

  历史上的莫理循,在袁世凯死后继续留在北京政府,为中国人做事,北洋政府参加一战,也是他极力推动的结果。不过随着“府院之争”、“张勋复辟”等一连串事件发生,严重打击了这位外国人对中国工作的热情,最后留在了英国;后来他得了“恶性胰腺炎”,他曾想死在中国,但却没有回去的机会,1920年5月30日,病逝于英国的西德茅斯----他曾提出停止鸦片贸易,支持中国进步人士的合理要求,实现“中国人的中国”,这是一个对中国、对中国人民有深厚感情的西方人!

  现在的情况当然不一样了,袁世凯虽然死了,但中国参加一战的时间却提早了差不多四年。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中国在发生变化,发生着连莫理循自己都不相信的巨大变化。在他最近的日记里他曾这样写到:“这样一个美丽神奇的国度,发生什么奇迹都是能够接受的;但如此巨大的变化和改变,除了上帝,没有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