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三十一章 张溥进京_大明军工帝国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张溥在明末历史上也是个名人,在晚明风雨飘摇的时代,他满怀一腔热血,继东林而起,联合正义之士,组织和主持文人团体复社,欲只手撑起明朝摇摇欲坠的天下。

  年轻的张溥在阉党权势熏天的日子里,不计危殆,挺身而出,振臂而呼,呼吁文人打破门户之见,以国家为重,树起了以文会友的旗帜,来绾结天下士人的心,他匡扶正义的勇气,也曾歆动天下。

  但是,他救国救民的方法却有失偏颇,他不肯按部就班地出仕熬资历升官,却想借广收门徒以控制知识界、把持科场,最终达到左右政权之目的。

  这无异于在空中搭建楼阁,看上去富丽堂皇,却没有任何基础,就算奇迹般的建成了,垮塌也只在分秒之间。

  不过,不得不说张溥的能力还是很惊人的,他一度以复社领袖这个没有任何实际职务的民间组织领袖之名,遥控操纵朝堂决策,决定官员任免,连当朝首辅周延儒都被他捏住了把柄,不得不惟命是从。

  在乡野之中遥控朝廷,以闲人之身执掌天下,这是很多后世文人对他的评价,他这份泼天的狂傲和能耐,也算是空前绝后了。

  据说张溥最后也是因为太过嚣张,才被忍无可忍的周延儒或者其他某位大佬派人暗杀了。

  当然,这些都是崇祯朝的事情,在那种绝望的形势下,他或许是迫于无奈才想出那种天方夜谭般的救国方式,在崇正朝,大明已在朱慈炅的治理下兴旺发达,盛极一时,这国自然是不需要他来救了,所以,他还没冒头便被先知先觉的朱慈炅一把按住,发配到西北去了。

  很多时候,环境也能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张溥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说强的有点离谱,崇祯朝那种绝望的环境,造就了一个狂傲不羁的文人领袖,崇正朝兴盛无比的大明却造就出一个政绩惊人的干吏。

  崇祯朝这个时候张溥已经被朝廷大佬害死,驾鹤西去,崇正朝这个时候,张溥却仕途通达,扶摇直上,成为大明政坛冉冉升起的一颗明星。

  时也命也,张溥进京途中一直在感叹,当初和复社成员一起被皇上发配到西北的时候,他以为,他这辈子已经完了,一个县令之位将坐到终老,却不曾想,皇上并不是要碾死他,各级官吏对他也没有什么偏见,做出的功绩一点不落全被记下来了,该升迁时,照样给他升迁,没有一丝拖沓。

  有大能耐的人,成事,有时候是要借助气运,但更多时候,他们却是靠的自己敏锐的眼光,或者独特的嗅觉,张溥刚获得升迁便立刻明白了,皇上并不是反感他的为人,而是不希望他结党干预朝政。

  想明白这点,他立马将复社骨干召集到一起,分析得失,讲明形势,然后当众宣布复社解散。

  他这样一做,果然得到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