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二二六章 国家政治 5_风起北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二二六章国家政治(5)

  一九一五年的最后一个月,中国国内社会,可谓十分热闹。人们既为袁世凯政府的突然转变拍手叫好,也为远征军在国外战场的胜利扬眉吐气,更为即将召开的全国国民代表大会欢欣鼓舞。百家齐放之下的舆论报纸也是放开了喉咙,或宣传或鼓吹或谩骂,不一而足;其中上海的《青年杂志》就刊登了主办者陈独秀的一篇题为《民主进步下的中国青年》文章。提醒中国青年在新的民主气氛之下应“从事国民运动,匆囿于党派运动”,且“以自力创造幸福”,而“不以个人幸福损害国家社会”。号召要有世界眼光,要讲求实行和进取,不要像某些组织,只停留在口号。

  知道了袁世凯政府要搞国民代表大会,刚刚急匆匆从日本回来的李大钊,也在这份刊物上发表了题为《青春》的文章。批驳了封建帝王制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号召青年利用现今政府提供之大好机会“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之囹圄”,且“本其理性,加以努力,进前而勿顾后,背黑暗而向光明,为世界文明,为人类造幸福”。

  不过他的文章发表以后,就遭到了梁启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沈尹默等人的批驳。这些人指出,冲破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之囹圄是没有错,但不能全面的废除和抛弃;中国文化深厚的底藴,能延续发展到现在,自然有其存在的道理。梁启超更是不客气地指出:李守常(李大钊字)之观点言论,有误导青年之嫌;且其在今日从日本回归,本就抱有不轨之心,国人需防之。

  这些文人之间的一些口舌之争,国人大众自然不会注意,但某些人和某些组织却在时刻关注。十二月二十日,受北京大学校长胡仁源的邀请,李大钊从上海赶赴北京,任北京大学考古研究所副所长,专门从事我国汉唐事情于西方各国之间的文化经济交流探索。这个职位,对于刚刚从日本回来的李大钊具有很大的诱惑力,虽然他是研究经济学的,考古方面不是专家,但有深厚国文基础的他也略知一些。在和家人商议以后,他愉快地接受了这个邀请,并于二十二日走马上任。

  到北京大学后不久,该研究所就接到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中国远征军在西亚的科威特城发现了一处地方,这个地方存有大量的古代文献资料,其中还有一些是用中文写成的,材质以羊皮为主,还有一些写在丝绸上面。急需国内专家前去发掘和考察,以辨别其历史价值和作用。接到这样的报告,北京大学自然不会放过;在联合了清华大学历史系,加上本校的几位考古专家,由新任的副所长李大钊带队,就出发前往西亚科威特城。

  李同志不知道的是,

  请收藏:https://m.mbxsw.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